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從小嬰兒只會哇哇大哭,老是需要被擁抱。很快的孩子一下子就會站、會走,轉眼間也學會跑、跳。等到四歲時,整個活動量大爆發,就如同一隻跳跳虎一樣,就算是走路也會蹦蹦跳跳。這並非是孩子不聽話、愛搗蛋,而是孩子正準備發展「前庭功能」,學會更高階的動作技巧,如: 翻跟斗、騎腳踏車、單腳跳……等。
當孩子在四歲以後,不僅長高變大,連「活動量」也變高,當然就很難整天關在房子裡面。這時,建議每天最好要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,讓孩子盡情地遊玩、跑跳。相反地,此時硬是想要把孩子關在家裡,那無疑是要孩子把「客廳」當作「操場」,當然也就會有很多的衝突。其實,這不是調皮,而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階段,等到七歲後就會漸漸降低,所以要調整的反而是大人了。
什麼是「前庭功能」呢? 最簡單的說法,察覺頭部在空間中移動的方向,換句話就是「平衡感」。當在從事有「速度感」的活動時,所就可以獲得到「前庭刺激」 。不論是跑步、彈跳、旋轉、騎車等活動,所提供的加速度的感覺,都可以獲得前庭感覺的回饋,而促進孩子在動作協調的發展。這也就是為何原本怕高的孩子們,突然之間變得超級喜歡「溜滑梯」和「盪鞦韆」,因為他們正在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準備,而不是像我們以為的變調皮、愛搗蛋了。
只是,我們大人常常錯誤地將「跑步」和「前庭」畫上等號,所以孩子只要在家動來動去,我們就要帶孩子去跑步。但是,其實這只是消耗孩子的體力,但是獲得的前庭刺激卻不夠多。所以常常孩子累得要命,但卻打死不願意回家,還硬要繼續的玩,其實是因為刺激還沒有被滿足。就像是吃飯吃到一半,突然被趕出餐廳一樣。我們可以問自己,跑步和騎車哪一個比較快? 哪一個比較省力? 鐵定是騎車不是嗎? 那為何要一直跑、跑不停呢?
孩子需要的是學會更有效率的「技巧」,而不是單純的「消耗」體能 ,也不是被高壓的「限制」不動。在家裡可以準備跳跳床、跳跳馬、翻跟斗等活動,但請一定要注意安全。但是,請記得不要教孩子在床上或沙發上跳,因為孩子年紀還小不會分辨「情境」。在家可以跳沙發,下次到別人家可能也會跳沙發,結果就被處罰了。那應該要怪孩子,還是要怪自己呢?
當孩子放學後,在接孩子回家前,抽空帶孩子去公園晃一晃,玩一下盪鞦韆、溜滑梯、騎腳踏車…….等,讓孩子用合宜方式獲得前庭刺激,讓體力得到宣洩,都可以讓孩子在家裡表現得比較好喔! 很快地,孩子當覺得自己坐不住時,就會主動請你帶他去公園晃晃,也就不會在家裡調皮搗蛋了。
請記得先了解孩子,才是能正確引導孩子喔! 我們要給予孩子的,應該是適當的引導,而不是責備孩子喔!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