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 廖笙光 執行長
家人要相互照顧,客人可以………..。
「來者是客」這樣的道理,似乎很深刻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。我們常對家人頤指氣指,對外人溫謙有禮,卻要求孩子要永遠愛你。這樣的「衝突感」,不是孩子可以理解的,更會讓孩子感到混淆,難怪孩子們會懷疑,自己是不是被「撿到的」。
對家人我們過於隨意,只是一股腦地宣洩情緒,而忽略了對方的感受。要求孩子決定自己是要當「家人」,還是當「客人」。難道是希望孩子回到家時,說聲:「X小姐,我回來了,請問可以進門嗎?」
在教導小小孩時,我們需要做的是「培養習慣」,而不是「說大道理」。是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,而不是給予孩子「愧疚感」。現在生活的步調快速,就連收到簡訊,好像十分鐘沒有回覆,就是不禮貌。加上四處都存在的競爭、考試、比較都是壓力,導致孩子的憂鬱風險越來越高。「壓力」超過大腦可以負荷,才是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,而不是孩子本身的情緒有問題。
「家庭」不是人生的「補習班」,而是「避風港」。爸媽需要是「信任」孩子的能力,讓孩子離開家裡出去冒險。「被信任」就像是一把無敵的寶劍,讓孩子化身成為蓋世英雄,勇敢去迎戰未知的挑戰。就是在一次一次面對挑戰中,孩子學習如何克服困難,從中間獲得「成就感」,才會變得越來越堅強,也越來越勇敢。
「過度保護」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,因為剝奪孩子冒險的天性,使得孩子變得在外畏畏縮縮,在家翻天覆地的鬧脾氣。相反地,「過度高壓」確實可以讓孩子的外在表現超齡,但卻會以破壞親子之間的「依附性」作為代價。當孩子迫不及待地長大,但不是出於自我成就,只求希望可以早點離開著這個「家」,你覺得這樣好嗎?
不論你是「暖媽」或「虎媽」都無所為,但請不要忘記「情感依附」的重要性,因為那才是「一家人」的關鍵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孩子會有勇氣、不怕跌倒,因為他知道,即使是跌得滿身是傷,爸媽都可以安撫他的傷口。就是因為緊緊相繫的信任感,孩子相信爸媽就是他的後盾,可以鼓舞、督促、引導他再次的努力,一直到獲得成功為止。就是因為這樣的「情感連結」,我們才會是「一家人」,而不是有血緣關係的「陌生人」。
我們給予孩子的是一個「家庭」,而不只是一間「房子」。爸媽對孩子是「無條件」的愛,而不是像買賣商品一樣「有條件」的交換。爸媽給予孩子的「安全感」,才是孩子能夠克服恐懼,展現勇敢的關鍵喔!
本文轉載自親子天下